Sakar 是本地人的俚语。这原自马来文,也可能是马来人在过去和印度、波斯、或者是阿拉伯语商人贸易时学来的。在兴地语、波斯语和阿拉伯语是和甜和糖有关系的,但在本地通常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巴结、奉承的行为。由于和福建话 “三脚” 同音所以就译成了 “三脚”。 久而久之 “三脚” 就变成形容一个人在巴结和奉承别人。
这也是不少人对李叶明 2 月 15 日 所发表的 《刘程强在说什么?》 一文的主观看法 – 就是李叶明在 “三脚” 我们的政府。看着大家在面簿 (Facebook) 上批评他的帖子,李叶明在我脑海里的印象犹如一个狗奴才在给他主子磕头,嚷嚷着他是如何的忠诚。我压抑着我的主观看法,随后沉住气在随笔南洋网里读了 《刘程强在说什么?》 一文。读完了那篇似是而非的文章后虽不觉得如此,但却有武侠漫画 《风云》 里一个人物困在 “莫名剑法” 一式 “莫名其妙” 的剑阵里的感觉。因为我看了老半天还弄不清楚他是以一个新加坡人的身份,还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国民的身份写的?
文里,李叶明一开始就批评刘程强和工人党的逻辑荒唐,可是他的逻辑又如何不荒唐呢?他写道: “如果一个家庭请女佣,会稀释家庭核心吗?如果本地企业多请几名外劳,会稀释企业核心吗?为什么新加坡允许多一些外劳和女佣,就会稀释新加坡人核心呢?” 那我得告诉李叶明,如果我拿根针在他的身上某处扎一下,那的确是没什么的。痛一下而已嘛!但是如果我在他身上多处老扎针,他未必就会觉得那么舒服了,对吗?他要不信他自己随时可以拿些针扎在手臂上试试看!也就是同样的道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的确让我们新加坡人感觉得不舒服!
还有,李叶明提到新加坡人的祖先也是外来移民。那的确是事实。而且没有当年的移民,也没有今天的新加坡。但是我的祖辈是移民的事实何时成了给当今政府的移民政策背书的借口?战后新加坡可不是上帝应许的 “流奶与蜜之地”,而是个一穷四白的英帝国殖民地。就以我外公来说,是因为太平洋战争结束后没法回国,才留下来继续打拼。原本是来这里挣钱以图日后回国过些好日子,结果是后路断了才留下来继续用苦力去拼搏。我外公和当下想来这里谋生那些所谓的 “外来人材” 可以相比的吗?李叶明,你别自欺欺人、也别侮辱我对我先辈的记忆!
新加坡共和国立国快 48 年,我这一辈的大多数都是土生土长的。我们对国家认同感是随着我们的国家成功才建立起来的。李叶明口口声声说反移民是条 “不归路”,其实不断的引进移民才是。试问,一个国民老是认为自己是移民的国家,如何建立国家的认同感?国民如何凝聚?李叶明说新公民在本地生活的年数会逐年增加,但是在一个地方生活的长久何时成了认同和融入的等号?有个美国人李敦白 (Sidney Rittenberg) 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多年,并且还在中国住了 35 年 。但是李敦白成了中国人了吗?没有,他最终还是回到了美国。
李叶明说工人党 “煽动排外”,但是我觉得其实真正在煽动的人其实是他。他正在煽动新公民对工人党反感、甚至憎恨。李叶明证明了精神分析学始祖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所说的 “心理防御机制” 里 “投射” (Projection) – 就是将基本上本屬自身一部份某種不快的思緒、動機、慾望、或情感,投射到他人或他物身上。也就是说,就是李叶明本身本来就有煽动的目的,所以才会有 “工人党煽动排外” 之说。这还不是最令人气愤的,是他竟然说是因为刘程强在反驳中说他 “要致工人党于死地”,很多人才被煽动来对他口诛笔伐。
我呸!如此硬拗都可以,硬把黑的说成白的。李叶明你这人真的是个 “俗仔” (台语 – 和瘪三同义)。很没品!李叶明你在第二篇反驳刘程强的文章中可以大条道理的谈经济增长,但是你给我听清楚了 – 如果那经济增长让新加坡人分享得到,那是没有什么人会反对的。但是当外来人口让很多新加坡人的现在的日子都过得辛苦、甚至过不下去,那什么 “经济增长”、 “让曾经为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战后婴儿潮一代安享晚年”之类话的都是放屁、也都不再重要!我很好奇,经济的增长、特别是外劳的引进,是否给李叶明个人带来了非常多的利益?而是否工人党建议的冻结方案间接的伤害了他的一些既得利益才令他如此大声的放肆叫嚣?
新加坡人绝大部分是包容大度的,有怨言也是针对引进外国人的政策,不是外国人。我们从美国这样的移民国家也看得到第一代的移民通常都有融入的问题,也理解只有他们的子孙才会彻底新加坡化。所以我们都很愿意给时间新移民融入我们的社会。但是李叶明这厮的言论只会加深非移民对所有新移民的反感和更加不信任!请李叶明不要再撕裂我的国家, 因为在这样下去只会让非移民新加坡人对新公民更加仇视。
就李叶明个人而言,我永远也不会信任他。不管他的新加坡国民身份证是服了兵役得来,我永远也不会感觉他是我们的一分子。他的吃里扒外已经彻底激怒了很多人,而这些人不分蓝或者白、也不分非移民和新公民。有些人没我那么大度,只是写篇烂文章骂骂就算了!李叶明,你好自为之吧!